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概况

Out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美国教育人类学可分启蒙阶段(--1930)、应用性学科阶段(--1970)与独立学科阶段(1970--)。最早将教育与人类学结合起来的是美国教育家休伊特Hewett,他在19041905年间在《美国人类学家》上相继发表了“人类学与教育”、“教育中的种族因素”等文章。他指出,教育要成为科学,就必须借助人类学知识和研究方法,而人类学要发展,要获得科学性,也要通过教育。他的研究为美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类学家博厄斯、本尼迪克特、米德、马林诺夫斯基等出于本学科研究的需要,进行了有关教育方面的部分研究,但缺乏系统性。二战后,人们通过对战争的反思,把培养人性,实现和平的希望放在教育上,教育人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五十年代后,人类学家开始大批卷入对学校问题的研究。1954年,由斯宾德勒夫妇提议,美国人类学会和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召开了教育学与人类学大会,并出版了《人类学与教育》一书。美越战争进一步激发了人类学对学校问题的探讨。七十年代后,由于教育与人类学理事会及各相应领域的研究会的成立,《人类学与教育季刊》的创办,教育人类学出现了空前发展的局面。奈勒的《教育人类学》、斯宾德勒主编的《教育与文化过程:教育人类学探讨》等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这一学科在理论上的成熟。1982斯宾德勒编纂的《学校教育民族志研究:实践中的教育人类学》的出版,体现了发展在深入。